中国工农红军那段长达两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从1934年10月走到1936年10月,真的是个超厉害的壮举。这次行军对红军的革命决心是个大考验,也是共产党人和那些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心里永远难以忘怀的痛苦记忆。毕竟,长征结束后,红军战士们大都牺牲或失散了,能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长征之路极为艰难,就拿中央红军来说吧,他们走到吴起镇,跟陕北红军汇合,结束了长征。那时候,有个叫彭加伦的人记录了经历,肖向荣还填了词,写了首《远征曲》,里面这样说到:“大大小小打了五百多仗,算下来,打垮了敌人四百一十个团。”一开始,红一方面军有8万6千人,可到了陕北,就只剩下7千多人了。牺牲了430多位营级以上的干部,他们平均年龄都不到30岁,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把年轻的生命都搭进去了。
长征确实非凡,红一方面军在长征路上,打破了国民党好几百个团的围堵追击,占领了七百多座城池,横跨了十一个省份。他们爬过了十八座巍峨的高山,渡过了二十四条宽阔的大河,还走过了荒凉的草地,翻过了白雪皑皑的连绵雪山。这一系列行动,给国民党的统治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把广大的老百姓给发动了起来。中国人啊,头一次不再像一盘散沙,而是变得团结一心,有了方向,有了追求。
【长征损失有多大】
大家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大概损失了八九成兵力。在《中国共产党网》上有篇文章,标题是《解读长征(16):红军长征结束时还剩多少战士》,里面提到了这事儿。
1944年4月12号那天,毛泽东写了篇叫《学习和时局》的文章,里面提到:“共产党在1937年的时候,因为之前内战吃了亏,所以那时候有组织的党员大概就四万人左右,军队也就三万多。”再到1971年,毛泽东去南方视察时又说:“长征那会儿,红军有三十万人。可到了陕北,就只剩下二万五千人了。”
换句话说,红军长征还没开始的时候,手底下有大约三十万的兵力。可长征一结束,到了陕北一数,就只剩下两三万人了,这损失真的是太大了。
红一军团最壮大的时候是第五次反围攻战斗打响前,那时候他们手头上有大约14万的兵力。但第五次反围攻没打好,他们就只能开始长征了。长征刚开始那会儿,算上两个后勤部队,他们总共有8万6千多人。因为红军的兵力一直在变,仗也一直没停过,所以我们只能看长征刚开始那会儿的人数来算他们损失了多少。等他们走到陕北的时候,红一军团就只剩下7000多人了。
红一方面军长征启程时有8.6万战士,但其中超过一半都是新兵。兵力损失最严重的一仗,那就是湘江血战,其实在湘江战役打响前,他们已经折损了不少人马。那时候,红军得突破四道封锁线,这四道封锁线啊,不是一块儿建起来的,而是红军打到哪儿,国民党军就在哪儿建。头一道封锁线在信丰河那儿,守着的是粤军陈济棠的部队,他们在那儿修了好多碉堡,防御工事做得严严实实的。虽然党中央跟陈济棠那边有过协议,可因为消息传不到位啥的,红军还是折了3700多人,还搭进去一员大将,就是红三军团打头阵的第四师的师长洪超,他18岁就参加了南昌起义,牺牲的时候才24岁,要是活着,1955年授衔,上将跑不了。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红军又分别折了9700人和8600人,虽然路上也有新兵补上,可等红军到湘江边上时,也就剩下大约6.5万人了,能打的也就5万人左右。湘江战役那会儿,中央红军带着一大堆辎重,走得慢,蒋介石早就把他们的路线和打法摸透了,调集重兵层层封锁,湘江两岸几十公里,都被国民党军看得死死的。面对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军,武器弹药也远不如人家,中央红军还是硬着头皮往上冲,损失惨重。五天五夜啊,湘江都被血染红了。湘江战役结束后,12月5日一数人数,就剩3.7万人了。
跟着红五军团一起走,断后的刘伯承元帅是战场上最后一个走的。他瞅见满地的红军战士遗体、丢得到处都是的机器部件,还有苏区的钱,捂着脸长长叹了口气,眼泪哗哗地流......红五军团34师,那是最后的防线,六千多人打着打着就剩三百来人了,差不多全没了,还跟大部队走散了。师长陈树湘受了重伤被抓了,敌人想让他投降,他啥也不吃不喝,也不治伤,硬是在敌人的担架上伸手进肚子里,把自己的肠子扯出来,狠心地扯断了......,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停在了29岁。这英雄事迹,简直惊天地泣鬼神,可恨的国民党反动派,竟然砍下他的头,挂在道县城门上三天三夜......
1935年4月份,中央红军成功过了金沙江,那时候剩下的人数大概是2万4千人。到了6月,他们跟红四方面军碰头,人数减少到了大约1万8千人。最后,他们到达陕北时,人数仅剩下了7千2百人左右。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时,原本手下有差不多8万兵马。后来跟红一方面军碰头后,两队人马掺和到一块儿,张国焘就当上了红军的总政委。红一方面军有8000多人往北边走了,剩下的跟红四方面军加一块儿,人数涨到了9万。张国焘带着这些人往南打,结果在成都平原吃了大败仗,一下就没了4万多人。休整了好几个月,人数才慢慢回升。等他们到陕北时,红四方面军还剩大约4.2万人,这里面直属的有4600多人,真正能打仗的有3.81万人。
红一军和红四军是红军里的两大主心骨,长征路上他们损失最惨重。看这些数字就能明白,一开始,他们加起来有十六七万人,但走到陕北时,就只剩下大约5万人了。红四军跟红一军汇合在陕北后,没多久,就有2.2万人被派去西征,结果全没了。所以,到抗战前,红四军就剩下2万人,两大主力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左右。
【红二方面军和红25军】
红二方面军,它一开始是由红二军团跟红六军团合并起来的。红六军团最初有近一万人,但等红二、六军团碰头时,红六军团就只剩三千多人了,红二军团也有四千多。两队合并后,设立了总指挥部,但总人数还不到八千。不过,红二方面军在打仗时一直想办法增加人马和物资。就这么过了一年,到了1935年11月,他们开始长征时,人数已经涨到了大约一万七千人。长征路上,红二方面军在贺老总、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王震这些人的带领下,跑遍了十多个省,走了好几万里路,一边打一边补充人马。等他们跟红四方面军会合时,人数是一万三千多,再加上红32军加入,就差不多有一万四千三百人了。最后到陕北时,还有大约一万一千人。在红军的三大部队里,红二方面军是损失最小的那个,连毛主席都夸过他们。
二、六军团在乌蒙山里头绕来绕去,别说敌人晕头转向,连,让大家都学学。
红二方面军能够取得胜利,原因不少,但贺龙元帅的超凡人格力量和出色的军事智慧绝对是关键。革命那会儿,处境特别艰难,贺老总硬是领着1.1万精兵到了陕北,这无疑给红军大大长了脸,提振了士气。
红25军一开始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1934年11月16号,他们从河南罗山县的何家冲启程,踏上了长征的路,那时候他们手下有2900多号人。到了1935年5月,他们打退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大围攻,还在鄂豫陕那块地方建起了苏区,队伍壮大到了3700多人。说起来也神奇,他们是长征路上唯一一支人数没减反增的部队,还多出了800人。后来毛主席带着7000人的红一方面军到陕北时,人都快累垮了,马也跑不动了,过冬都是个大问题。可那时候,徐海东和程子华领导的红25军已经发展到了7000人。这不仅给中央红军打气鼓劲,还支援了他们好几千大洋,帮中央红军度过了寒冬。
再说红25军在长征路上,还分出了一支队伍,就是红74师,由郑位三和陈先瑞带着,他们在鄂豫陕那边打根基。这支队伍里,主力有三个大块头:红74师的4、5、6团,加起来有1600多人;还有宋登贤那一部,大约四五百号人;另外是何振亚的队伍,起初500多人,后来壮大到九百多人,何振亚后来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郑位三呢,新中国成立后没拿军衔,但待遇跟国务院副总理差不多。陈先瑞则是在1955年被封为开国中将。
长征结束后,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红25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7000,再加上74师的加入,他们的实力甚至超过了红一方面军。这也是毛主席对徐海东将军颇为看重的一个因素。徐海东因为身体不太好,错过了大半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尽管如此,在1955年授衔时,他还是被评为了大将,排名第二,位于战功显著的陈赓大将之前,仅仅次于后来极有可能被封为元帅的粟裕大将。
【综述】
说到底,红军长征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它的意义深远。人民军队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紧追不舍,而且在路上传播了革命思想,动员了广大群众。这次长征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点燃了部分民主人士心中的爱国火焰,让他们对革命产生了同情。这也让中华儿女首次凝聚在一起,具备了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基本条件。
长征路上,最惨重的是中央红军的损失,几乎十去其九。接下来就是红四方面军了。在三大红军主力里,长征前后相比,损失相对少些的是贺老总与任弼时书记带着的红二方面军。不过,要是说整个长征期间,哪个队伍表现得最出色,那还得数红25军,后面主要由徐海东和程子华来领导(程子华后来转去做行政工作了,没参与军衔评定)。
红军长征挺过来的人,那都是经过无数次战斗锤炼的真汉子,他们信念铁打般牢固,打仗本领高强,跟老百姓心连心,为老百姓办事。到了后来,这些人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1955年授衔那会儿,红军战士起码给个校级军衔,这是对他们的肯定。这么做,也是告慰那些在长征路上牺牲的无数战友,他们在天上也能安心了!
旺润配资-在线杠杆配资-股票推荐配资-配资股票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