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陈永军
作品名称:自作诗《国清寺隋梅》《石梁飞瀑》
作品书体:草书
作品尺寸:八尺(250cm x 150cm)
创作时间:2025年5月
作品释文:(一)東西雙澗兩溪繞,古寺隋梅素雅今。千載虯枝觀艷韻,章安灌頂手培林。冷姿春綠為平淡,獨秀孤芳遙寄心。臨海墨人瓊蕊詠,憶兒梅後墨研吟。(二)天台山中藏懸梁,廣寺身旁丈瀑揚。萬丈松風岩峭秀,千傾飛雪九天長。深山鳴雀林升空,道士簫聲蘭溢香。花笑清溪迎遠客,詩文風雅洗書郎。
作品钤印:永军私玺、道居、偶得
作者简介: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展开剩余77%陈永军书法创作感悟:
2007年7月,我的一件行书作品在纪念建军80周年全军书法大展中幸获一等奖。这次大赛作品全方位展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讴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一些来自边防哨所的作品,带着高原的苍茫、海岛的咸涩,在笔墨间流淌着最真实的兵味。当年8月,《解放军报》以"翰墨洒真情 丹青映丹心"为题作了专题报道,我的作品也刊发其中。未料,意外收获了全军许多战友的来信,其中有一位来自驻藏空军战友,他是浙江天台同乡,在部队任电影放映员,我们因书法结缘,书信往来甚密。后来,他退役后到了江苏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的情谊从未间断。
2025年春节,我回临海老家陪母亲过年——这是近八年来首次。这位老战友专程从南京赶来相聚。闲聊中得知他在天台老家办了由三座四合院组成的公益敬老院,想请我题写院名。起初我婉拒了,建议他请更有名望的书家题写为佳。这份公益心着实让我感动,最终答应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助力公益养老事业,拟挂于敬老院正门中堂。
今年五一期间我带队到地市暗访,每晚工作到十点。某夜与同事在湖边散步聊起养老,突然想起承诺未践,立即给老战友发信息致歉。返家当晚,请爱人研墨裁纸,准备创作。内容上我选用了2018年自作的《国清寺隋梅》《石梁飞瀑》两诗,隋梅的坚韧与飞瀑的奔涌,恰与敬老主题暗合。作品采用三屏巨制,特选富阳杏黄色元书纸,以草书挥就。
书法创作时讲究"三味":一味结体,如开篇"古寺隋梅素雅今”七字,多欹侧取姿,在散淡中尽显奇宕潇洒之致,行草相间,大小错落,予人以较强节奏感;三行中"春綠為平淡"五字,“春”字上部体正下部右倾,线条由粗变细,直势字挺,“綠”字左正右斜,方形,线条粗细变化无常,体态轻松自如,“為平”二字连体,两字作小,“為”字正“平”字斜,和谐相生,顾盼有加,“淡”字七个点画粗细变化如溪流跌宕。二味节奏,五行中"山中藏懸梁"五字,“山”字结字扁平,"中"字一竖如剑,成为全篇气眼,与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藏”字笔简线粗,体大质坚,方折、圆折互用,增加沉静内敛的草性内动力,“懸梁”二字作正局,方正,结体纵横聚散适当,角度、长短、粗细、大小共同约束相互制衡。三味法度,七行中"道士簫聲蘭溢香"七字,虚实相生似箫声余韵。“道”字上实下虚、上正下斜,结体长,“士”字线短笔重,体势正,“簫”字用笔圆劲,草性中见静气,“聲”字左斜右正,多绞转,行笔陡峻,驻笔峭拔,彰显空间感,“蘭”字骨力自藏,俊逸悠游,体态雍容,“溢香”二字笔连,“溢”字大“香”字小,“溢”字右倚“香”字左倾,体势有别,随态运奇,虽为草性生发,却暗合晋唐规矩,如"章安灌頂"笔法古拙,"千傾飛雪"行气连贯。
书法之道,贵在"守破离":守古人法度,破陈规定式,离匠气俗格。这件作品以欹侧取势,却在散淡中见严谨。如作品二行中“章安灌頂手培林”七字,“章”字圆笔、中锋、弧线、提按兼用,字势左倾;“安”字写小,多侧锋,多弧线,重按轻提;“灌頂”二字草法严谨,线质较好,同线内粗细变化多端,得古法而显个性;“手培”二字相连,作小为正局,角转中见激荡见舒缓见沉稳;“林”字写大,心形自然,入古出新,升华改造。又如四行中“憶兒梅後墨研吟”七字,“憶”字中间留空,飞笔放体,笔势如骏马朝左向奔腾之态;“兒”字重心向右下,末笔支撑,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梅”字墨法浓郁,收笔含蓄;“後”字激昂中见低缓,笔方字圆;“墨”字取竖式,上圆下方,散淡清雅;“研”字左部占上右部位下,顿笔折锋,提而必绞;“吟”字左小右大,切笔入纸,右部体势开张,平中出奇。到六行中“千傾飛雪九天長”七字,“千”字写小右移,“傾”字左中右形体依次变大,笔画简约;“飛雪”二字相连,气息流畅,方笔折笔、角转反转交替,正敧相映、前后呼应;“九天長”三字,“九”字笔收“天”字笔放“長”字笔紧,用笔轻重缓疾自然变化,整行七字线条粗细自然分布、速度快慢对比强烈,呈现情感、生发草性、流露性情,但又不逾法度。观八行中“清溪迎遠客”五字,“清”字左右部呼应,右下倾;“溪”字五点成圆,如溪中卵石,气息淡然;“迎”字内部线条在运动中加力,四个折笔折翻连贯,外廓向右上斜侧仰,在行轴线里启平中见奇之姿;“遠客”二字前斜后正,重按轻推,似主客相迎,遒劲饱满,墨色浓淡间,既有金石之力,又含云水之韵。
写完最后一笔时,隋梅傲雪、飞瀑穿云似在眼前浮现。搁笔间,忽觉这隋梅飞瀑之象,恰似人生晚境。那棵千年隋梅,历经风霜而花开更艳;那道石梁飞瀑,穿越岁月而奔流不息。老年人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如苍松翠柏,愈老愈见风骨;似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在敬老院的四合院里,或许正有老人挥毫泼墨,以书法颐养性情;或有长者品茗对弈,在闲适中寻得真趣。
生命的价值,从不因年岁增长而减退,反而在时光沉淀中愈发醇厚。愿这件作品能为家乡一方老人带去一丝慰藉,让他们在笔墨飞白间,看见生命如隋梅般坚韧、似飞瀑般奔腾的美好。谁能说,这笔墨里流淌的,不是对生命坚韧的礼赞呢?
发布于:广东省旺润配资-在线杠杆配资-股票推荐配资-配资股票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