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役的60余艘主力水面舰艇包括054A型护卫舰、052C和052D型驱逐舰等,但在舰载直升机配置上却长期面临尴尬局面。这些舰艇在设计之初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尺寸,都是按照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的标准打造的。
卡-28采用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无需传统尾桨,机身长度较短,特别适合空间有限的舰艇搭载。海军原本计划将其国产化,但实际操作中遇到双重困境:一方面卡-28在使用中暴露出机载设备升级困难、武器装载不便等问题;另一方面俄罗斯在技术转让时反复抬价,最终迫使国产化计划搁浅。
这一变故导致现役驱护舰陷入两难:既无法适配新型10吨级直升机,又不得不继续使用4吨级的直-9系列。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状况严重制约了舰队反潜能力,直到2023年的一场阅兵展示带来转机。
展开剩余69%当时最受瞩目的是新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但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是一架低调亮相的舰载无人直升机。其折叠旋翼的设计暴露了海军专用属性——这种设计在陆基无人机上完全多余。仔细观察可发现,该机与外贸型AR-2000无人机高度相似,机腹光电探头和搜索雷达的布局如出一辙,显然是成熟产品的军用改进型。
这架最大起飞重量2吨的小个子实则暗藏玄机:反舰时可挂载6枚100公斤级的鹰击-9导弹,远超直-9D的4枚载弹量;执行反潜任务时则能携带2枚鱼-7反潜鱼雷,与有人直升机相当。更关键的是,其200公里的控制半径和10小时以上的续航能力,完全碾压直-9系列50公里的作战半径。
这种尺寸优势带来革命性部署方案:现有驱护舰的机库可轻松容纳2架,甲板还能系留1架,形成1架搜潜 2架攻潜的立体反潜网。即便与直-9D混编使用,也能显著提升作战效能。相比耗资巨大的舰体改造方案,这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堪称性价比之选。
回溯困境根源,要追溯到上世纪引进现代级驱逐舰时配套购入的卡-28。当时其紧凑设计确实符合需求,但随技术进步暴露出严重局限:电子设备升级困难、武器舱设计落后。虽然后续研发了直-9F和直-20F,但前者载重有限,后者又因体型过大无法适配现有舰艇。
如今舰载无人直升机的出现,为这道难题提供了巧妙解法。它不仅完美匹配现有设施,更能通过集群作战弥补单机性能差距。展望未来,在研发更大吨位无人直升机的同时,加快新型驱逐舰建造才是治本之策。当万吨大驱形成规模,中国海军才能真正在深蓝大洋展现强大战力。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在线杠杆配资-股票推荐配资-配资股票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